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下发《进口售付汇核销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4 21:28:10  浏览:870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下发《进口售付汇核销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


关于下发《进口售付汇核销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分局;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
为进一步完善贸易进口售付汇核销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及《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我局对1994年7月11日发布的《进口付汇核销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对任何付汇方式的进口售付汇均进行跟踪核销。现将修订后的《进口售付汇核销管理暂
行办法》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转发本地区外资银行。以前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对进口售付汇的监督管理,防止外汇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和《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进口付汇核销单”(代申报单)(以下简称进口核销单)系指由国家外汇管理局监制、保管和发放,进口单位和银行填写,银行凭以为进口单位办理贸易进口项下的进口售付汇和核销的凭证(见附表一)。每份进口核销单只能凭以办理一笔售付汇手续。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实施细则》,进口核销单既用于贸易项下进口售付汇核销,又用于国际收支申报统计。
第三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以下简称外汇局)负责对进口售付汇核销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和检查,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以下简称“银行”)负责进口售付汇核销的具体工作及有关数据的报送。
第四条 经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或其授权单位批准经营进口业务的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进口单位),通过银行以售汇或从外汇帐户支付方式向境外支付的有关进口商的货款、预付款、尾款、资料费等(以下简称进口售付汇),均应当按照本办法向银行办理
核销手续。

第二章 核销管理
第五条 银行在办理进口售付汇时应当要求进口单位按照规定填写进口核销单,并审核进口单位所填写的进口核销单各项内容与售付汇情况是否一致、与有关规定是否相符等。
第六条 银行应当将进口核销单第一联装订后于每月初5个工作日内报送外汇局,其它有关材料专卷存放,及时核销。
第七条 除预付款项下的售付汇外,进口单位在购付汇时,有进口货物报关单的,应同时办理核销手续;进口单位在购付汇时,没有进口货物报关单的,应在30个工作日内办理核销手续。预付款项下的售付汇应与合同余款一并核销。
第八条 除第九条和第十条 规定的售付汇外,所有进口核销单项下的进口售付汇,银行均应当凭有关正本进口货物报关单办理核销。进口货物报关单上的货物(总)金额、货物品名及经营单位等应当与进口核销单的相关内容一致。核销后银行应当在有关进口核销单上填注核销日期并? 痈且滴窆隆? 如分笔进口售付汇一次到货报关的,则进口货物报关单的货物金额应当等于所有进口核销单上的进口付汇总额;
如一次进口售付汇分笔到货报关的,则所有进口货物报关单上的货物金额总值应当等于进口核销单上的进口付汇金额。
第九条 对无形贸易进口项下的资料费、技术费、信息费等的进口售付汇,银行凭进口核销单、进口合同、发票、进口单位负责人签字的情况说明及其它有关商业单据办理核销手续。
第十条 对转口贸易项下的进口售付汇,银行凭转口后所得外汇的结汇水单或收帐通知及有关情况说明办理核销手续。
转口后所得外汇的结汇或收帐金额必须大于原进口售付汇金额。
第十一条 部分到货或部分退货的,银行凭有关退回外汇的结汇水单或收帐通知及有关情况说明和对应的进口货物报关单办理核销手续。
因故不能到货的,进口单位要及时将外汇调回境内,银行凭有关退回外汇的结汇水单或收帐通知及情况说明办理该进口核销单的注销手续。
第十二条 银行有责任对逾期未核销的进口单进行催办,对催办后仍不办理核销手续的进口单位,银行应于每月初的8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情况报告外汇局(见附表二),由外汇局按照规定进行检查和处罚。
进口单位如有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核销手续的,应以书面形式向银行报告,否则按逾期未核销处理。
第十三条 银行在办理进口售付汇核销手续时,对有疑问的进口货物报关单和一次进口售付汇金额超过50万美元(含50万美元)的,应向有关进口货物报关单的签发海关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方能办理进口售付汇核销手续。

第三章 附则
第十四条 银行应当根据本行进口售付汇业务量持本行介绍信到当地外汇局申领进口核销单。
第十五条 银行应当将待核销、已核销及逾期未核销单据,分别设立“待核销卷”、“已核销卷”及“逾期未核销卷”,分别专项管理。已核销过的单据保留两年。
第十六条 银行应当在每月初的5个工作日内将上月的进口售付汇核销数据报表(见附表三)报送当地外汇局。各分局应当在每月初的8个工作日内将上月的进口售付汇核销数据报表上报国家外汇管理局汇总。
第十七条 外汇局将不定期对银行的核销工作进行检查。银行应当积极配合检查并提供有关单据。
第十八条 银行和进口单应当严格执行本办法的规定。对违反本办法者,外汇局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1996年8月1日执行。1994年7月11日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进口付汇核销管理暂行办法》及其细则同时废止。
附表二:未按照规定办理核销情况汇总报表
单位:万编号:
--------------------------------------------
| | | 总金额 | 违规情况简述 |
| 违规进口单位名称 | 笔数 | | |
| | | (原币) | (包括核销单号码、售付汇时间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制表人: 银行名称:(银行签章) 年 月 日
注:1.本表一式两联:第一联送外汇局;第二联银行存查;
2.本表由各银行自行印制。
附表三:进口售付汇核销统计月报表
填报银行:(盖章) 年 月 金额单位:万美元
--------------------------------------------------------
| 项 | | | | | | | | | | |
| 金 |至上年|历年付| 本年付汇| | 历年付 | 本年付 |至报告|至报告| 当期 | 总体 |
| |未逾期|汇至报| 至报告期|本年付汇额| 汇本年 | 汇本年 |期历年|期本年| 核销 | 核销 |
| 目|未核销|告期应| 应核销额| | 核销额 | 核销额 |付汇逾|付汇逾| 率 | 率 |
| 额 |额 |核销额|-----|-----|-----|-----|期未核|期未核|(%)|(%)|
| 付 | | |本月|累计|本月|累计|本月|累计|本月|累计|销额 |销余额| | |
| 汇 |---|---|--|--|--|--|--|--|--|--|---|---|---|---|
| 方 | | | | | | | 7 | 8 | 9 |10| 11 | 12 | 13 | 14 |
| | 1 | 2 | 3 | 4 | 5 | 6 |--|--|--|--|---|---|---|---|
| 式| | | | | | | | | | | | | | |
|------|---|---|-----|-----|--|--|--|--|---|---|---|---|
| 信用证 | | | | | | | | | | | | |
|------|---|---|-----|-----|--|--|--|--|---|---|---|---|
| 托 收 | | | | | | | | | | | | |
|------|---|---|-----|-----|--|--|--|--|---|---|---|---|
| 货到汇款| | | | | | | | | | | | |
|------|---|---|-----|-----|--|--|--|--|---|---|---|---|
| 预付款 | | | | | | | | | | | | |
|------|---|---|-----|-----|--|--|--|--|---|---|---|---|
| 转口贸易| | | | | | | | | | | | |
|------|---|---|-----|-----|--|--|--|--|---|---|---|---|
| 资料费 | | | | | | | | | | | | |
|------|---|---|-----|-----|--|--|--|--|---|---|---|---|
| 现 金 | | | | | | | | | | | | |
|------|---|---|-----|-----|--|--|--|--|---|---|---|---|
| 其 它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 | |
|------|-----------------------------------------------|
| 备 注 | |
--------------------------------------------------------
复核人: 制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联系电话:
平衡关系: (13)=(10)/(4)×100%
(14)=〔(8)+(10)〕/〔(1)+(2)
+(4)〕×100%
附表一: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单(代申报单)
根据《进口付汇核销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外汇管理局94年7月11日发布),特制发本核销单。
请按填报要求(见后)填写 制表机关:国家外汇管理局付汇银行:
-------------------------------------------------------
| 付 款 人 | | 付款企业编码 | |
|-----------|-------------------|--------|------------|
| 进 口 合 同 号 | | 进口发票号 | |
|-----------|-------------------|--------|------------|
| 商 品 类 别 | | 进口批件编号 | |
|-----------|-----------------------------------------|
| 收 款 人 国 别 | | 付款种类:一般货款□ 预付货款□ |
|-----------|-----------------------------------------|
| 付款币种金额 | 其中:现汇金额: 售汇金额: |
|-----------------------------------------------------|
| 结 算 方 式 | 信用证L/C□ | 托收□ | 汇款:电汇□ 票汇□ 信汇□ | 其它□ |
|--------------|--------------------------------------|
| 国际收支交易编码 | □□□□ | 付汇日期 | |
|--------------|--------------------------------------|
| 应 到 货 日 期 | |
-------------------------------------------------------

-------------------------------------------------------
| 以下由付汇银行填写 |
|-----------------------------------------------------|
| 申 报 号 码 | □□□□□□ □□□□ □□□□□□ □□□□ |
|-----------------------------------------------------|
| 到货情况 | 迟 到 货 原 因 |
|---------------------------------------|-------------|
| 报送单编号 | | | | | |
|-------|-------|-------|--------|------| |
| 报关日期 | | | | | |
|-------|-------|-------|--------|------| |
| 报关金额 | | | | | |
|-------|-------|-------|--------|------| |
| 与付汇差额 | | | | | |
|--------------------------------|------| |
| 退汇情况 | 差额原因 | |
|--------------------------------|------| |
| 应退汇币别金额 | | 应退汇日期 | | | |
|-------------|----|-------|-----| | |
| 实际退汇币别金额 | | 退汇日期 | | | |
|-------------|------------------| | |
| 退 汇 币 别 差 额 | | | |
|--------------------------------|--------------------|
| | | | 第一次□ | | |
| | | |------| | 备 |
| 核 | | | 第二次□ |不予核销□ | |
| 销 | 同意核销□ | 部分核销 |------| | |
| 意 | 日期: | 日期: | 第三次□ |日期: | |
| 见 | | |------| | 注 |
| | | | 第四次口 | | |
-------------------------------------------------------
付款人章: 银行营业员签章: 录入日期:
电 话:
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单(代申报单) 根据《进口付汇核销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外汇管理局94年7月11日发布),特制发本核销单。
请按填报要求(见后)填写 制表机关:国家外汇管理局

付汇银行:
-------------------------------------------------------
| 付 款 人 | | 付款企业编码 | |
|-----------|-------------------|--------|------------|
| 进 口 合 同 号 | | 进口发票号 | |
|-----------|-------------------|--------|------------|
| 商 品 类 别 | | 进口批件编号 | |
|-----------|-----------------------------------------|
| 收 款 人 国 别 | | 付款种类:一般货款□ 预付货款□ |
|-----------|-----------------------------------------|
| 付款币种金额 | 其中:现汇金额: 售汇金额: |
|-----------------------------------------------------|
| 结 算 方 式 | 信用证L/C□ | 托收□ | 汇款:电汇□ 票汇□ 信汇□ | 其它□ |
|--------------|--------------------------------------|
| 国际收支交易编码 | □□□□ | 付汇日期 | |
|--------------|--------------------------------------|
| 应 到 货 日 期 | |
|-----------------------------------------------------|
| 以下由付汇银行填写 |
|-----------------------------------------------------|
| 申 报 号 码 | □□□□□□ □□□□ □□□□□□ □□□□ |
-------------------------------------------------------

-------------------------------------------------------
| 到货情况 | 迟 到 货 原 因 |
|---------------------------------------|-------------|
| 报送单编号 | | | | | |
|-------|-------|-------|--------|------| |
| 报关日期 | | | | | |
|-------|-------|-------|--------|------| |
| 报关金额 | | | | | |
|-------|-------|-------|--------|------| |
| 与付汇差额 | | | | | |
|--------------------------------|------| |
| 退汇情况 | 差额原因 | |
|--------------------------------|------| |
| 应退汇币别金额 | | 应退汇日期 | | | |
|-------------|----|-------|-----| | |
| 实际退汇币别金额 | | 退汇日期 | | | |
|-------------|------------------| | |
| 退 汇 币 别 差 额 | | | |
|--------------------------------|--------------------|
| | | | 第一次□ | | |
| | | |------| | 备 |
| 核 | | | 第二次□ |不予核销□ | |
| 销 | 同意核销□ | 部分核销 |------| | |
| 意 | 日期: | 日期: | 第三次□ |日期: | |
| 见 | | |------| | 注 |
| | | | 第四次口 | | |
-------------------------------------------------------
付款人章: 银行营业员签章: 录入日期:
电 话:
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单(代申报单) 根据《进口付汇核销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外汇管理局94年7月11日发布),特制发本核销单。
请按填报要求(见后)填写 制表机关:国家外汇管理局付汇银行:
-------------------------------------------------------
| 付 款 人 | | 付款企业编码 | |
|-----------|-------------------|--------|------------|
| 进 口 合 同 号 | | 进口发票号 | |
|-----------|-------------------|--------|------------|
| 商 品 类 别 | | 进口批件编号 | |
|-----------|-----------------------------------------|
| 收 款 人 国 别 | | 付款种类:一般货款□ 预付货款□ |
|-----------|-----------------------------------------|
| 付款币种金额 | 其中:现汇金额: 售汇金额: |
|-----------------------------------------------------|
| 结 算 方 式 | 信用证L/C□ | 托收□ | 汇款:电汇□ 票汇□ 信汇□ | 其它□ |
|--------------|--------------------------------------|
| 国际收支交易编码 | □□□□ | 付汇日期 | |
|--------------|--------------------------------------|
| 应 到 货 日 期 | |
|-----------------------------------------------------|
| 以下由付汇银行填写 |
|-----------------------------------------------------|
| 申 报 号 码 | □□□□□□ □□□□ □□□□□□ □□□□ |
-------------------------------------------------------

-------------------------------------------------------
| 到货情况 | 迟 到 货 原 因 |
|---------------------------------------|-------------|
| 报送单编号 | | | | | |
|-------|-------|-------|--------|------| |
| 报关日期 | | | | | |
|-------|-------|-------|--------|------| |
| 报关金额 | | | | | |
|-------|-------|-------|--------|------| |
| 与付汇差额 | | | | | |
|--------------------------------|------| |
| 退汇情况 | 差额原因 | |
|--------------------------------|------| |
| 应退汇币别金额 | | 应退汇日期 | | | |
|-------------|----|-------|-----| | |
| 实际退汇币别金额 | | 退汇日期 | | | |
|-------------|------------------| | |
| 退 汇 币 别 差 额 | | | |
|--------------------------------|--------------------|
| | | | 第一次□ | | |
| | | |------| | 备 |
| 核 | | | 第二次□ |不予核销□ | |
| 销 | 同意核销□ | 部分核销 |------| | |
| 意 | 日期: | 日期: | 第三次□ |日期: | |
| 见 | | |------| | 注 |
| | | | 第四次口 | | |
-------------------------------------------------------
付款人章: 银行营业员签章: 录入日期:
电 话:










1996年7月3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中外合作举办教育考试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教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中外合作举办教育考试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教育委员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广东省高教厅,国务院各部委教育司(局):
现将《中外合作举办教育考试暂行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有关与港、澳、台地区考试机构合作举办的教育考试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请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及时函告我委。凡在本办法发布之前,已经举办中外合作教育考试的,请按本办法补办审批手续。

中外合作举办教育考试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中外合作举办教育考试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外合作举办教育考试”是指境外机构与中国的教育考试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面向社会的非学历的教育考试。
第三条 境外机构不得单独在中国境内举办教育考试。
第四条 合作举办的教育考试项目必须符合中国的需要,考试内容与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第五条 国家教育委员会主管中外合作举办教育考试工作,并授权国家教委考试中心负责日常工作。
第六条 合作举办教育考试,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合作举办考试的中方单位必须是省级教育考试机构;
(二)合作举办考试的外方单位必须是具有从事教育考试职能并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
(三)有明确的考试项目和考试章程;
(四)合作双方具备自己的场所、名称和组织机构;
(五)具备承办考试的必要条件。
第七条 经批准举办中外合作教育考试的机构,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八条 中方省级教育考试机构一般只限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举办中外合作教育考试。省级教育考试机构须经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家教委审批。
第九条 合作举办教育考试,由举办考试的中方合作单位办理申报手续。申报时须提交以下文件:
(一)举办考试的申请书和章程;
(二)境外机构合法性证明材料;
(三)考试的可行性论证报告;
(四)考试效力的认可证明;
(五)考务人员和考试设施的情况说明;
(六)考试经费来源和双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七)合作举办考试协议书及审批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有关文件。
第十条 合作考试机构可根据考试的实际需要,决定在举办考试的地区开设考点,并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报国家教委备案。
第十一条 合作举办教育考试的机构可向考试合格的考生发放非学历的教育考试合格证书。该证书的境外效力,根据有关国际公约及政府间协议执行,或由外方合作者提供相应的法律文件予以确认。
未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发放境外机构的证书。
第十二条 合作举办教育考试的中方机构可聘任考点主任、主考和主持日常考务工作的若干人员,并根据每次考试的考场设置和考生人数,另聘请其他副主考和监考人员。
考试工作人员的资格条件和职责,参照国内同类考试工作人员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经批准合作举办的考试项目,必须制订实施考试的考务程序,按规定的程序实施考试。
第十四条 合作举办考试的试卷、答卷属秘密材料,有关资料的发送、接收、保密、销毁等应严格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第十五条 各考点要确保考试的公平竞争,防止违反考试纪律和舞弊事件的发生。考点工作人员要认真负责、严守纪律、保守秘密;若发生试题泄密事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扩散,并按管理权限及时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国家教委。
第十六条 各考点不得举办与考试有关的培训班。
第十七条 各考点可按规定收取考试费(不含有资助、免费提供考试的项目),不得以任何名义增收其他费用。
第十八条 合作考试机构对其考点负有指导、监督和管理的责任,涉及考务监督与管理的具体事项,须参照国内同类考试的考务管理规则的有关条款办理。对考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酌情给予通报批评、警告、限期整顿、暂停考试或取消考点的处理:
(一)泄露试题或试题泄密后任其扩散;
(二)严重违反考务程序;
(三)纵容、包庇考生舞弊;
(四)以考试为名非法收费;
(五)其他违纪行为。
取消考点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报国家教委备案。考点非法所得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合作考试机构必须向国家教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提交年度工作报告,接受国家教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条 如遇下列情况之一者,合作考试机构可经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家教委申请停办考试:
(一)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二)考生人数不足,经费难以维持正常运作;
(三)一方无法承担承诺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十一条 国家教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合作考试机构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酌情给予通报批评、警告、限期整顿、暂停考试或撤销合作举办教育考试资格的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在华合作举办教育考试或设立考点,未履行备案手续的;
(二)申请举办考试时弄虚作假的;
(三)以合作举办教育考试为名非法营利的;
(四)在考试过程中严重违反考务程序的;
(五)其他违反中国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
第二十二条 对本办法中的有关行政处罚,当事人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6年5月10日

铁路给水通过能力查定办法

铁道部


铁路给水通过能力查定办法

1982年12月29日,铁道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查定铁路给水通过能力的目的,是为了确切掌握给水站的用水量和给水站各项设备供水能力,分析供、用水情况找出设备能力薄弱处所,以便采取措施,使铁路给水能保证运输用水和适应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
第2条 铁路给水通过能力,每三年全面查定一次,每年分析一次。但对水源、用水量及有变化的设备,应每年进行查定。江河水源大于用水量三倍以上者,可以不做调查。
第3条 位于两个铁路局交界口的给水站,给水通过能力的查定,由各主管该给水站的铁路局负责,相邻铁路局应相互提供有关机车用水资料。
第4条 铁路给水通过能力的查定应认真负责进行,各项资料数据要准确可靠,并结合日常积累,做出综合分析和正确判断。
第5条 内、电区段和蒸汽区段的封闭、生产、生活给水站,只查给水能力和用水量,不做通过能力计算。

第二章 查定的范围和内容
第6条 铁路给水通过能力的查定,分为用水量的查定和给水站各项设备供水能力的查定两部分。
(一)用水量的查定分以下四项:
机车用水量:客运机车、货运机车、补机、小运转、调车机车的用水量。
生产用水量:旅客列车、机车洗炉、铁路工业、机车车辆洗刷、工程施工以及有关企业的生产等用水量。
生活用水量:办公、公寓、医院、浴室、食堂以及职工宿舍的生活等用水量。
其它用水量:路外的生产、生活用水以及给水站漏水量等。
(二)给水站设备供水能力的查定分以下七项:
(1)水源能力的查定;
(2)扬水机械能力的查定;
(3)扬水管、吸水管能力的查定;
(4)净水、软水能力的查定;
(5)水塔、山上水槽能力的查定;
(6)水鹤出水能力的查定;
(7)客车给水能力的查定。

第三章 用水量的查定
第7条 机车用水量的查定:
(一)机车用水量的查定,应在第一季度内机车耗水量最大时进行。查定日期,由各局自行规定。
(二)机车用水量的调查,应指定专人驻站或随车调查每次列车在站的上水量,以求得其区间的耗水量。
(三)在调查各区间的机车耗水量后,应与日常积累的机车上水资料进行核对,并考虑其变动因素,确定其机车的区间平均耗水量,做为计算能力采用的机车耗水量定额。


(四)客、货机车用水量的查定,应以每对客、货机车区间平均耗水量乘以图定客、货列车对数求得之。
第8条 生产用水量的查定:
(一)凡已装有计量仪表的用水单位,按计量仪表查定。
(二)没有安装固定计量仪表的单位,可采用瞬间测量仪表,对用水量进行查定。也可根据设备的数量和耗水定额,对用水量进行查定。
(三)各种设备的耗水定额,可根据国家和铁道部有关规定。如未制定耗水定额的设备或定额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时,可以单独进行查定。
第9条 生活和其它用水量的查定:
(一)安装有计量仪表的生活区和其它用水按计量表查定。
(二)没有安装计量仪表的生活区和其它用水,应采取各种调查手段,以测定每日的实际用水量。
(三)测得的每人生活用水量,应参照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进行核对。
(四)漏水量按给水站实际供水量5%计算。

第四章 给水站各项设备能力的查定
第10条 水源能力的调查,每年应在最枯水位时进行。查定日期,由铁路局根据具体情况规定。计算地表水源能力时所采用根据是否可靠,应按最近10年水源变化积累的资料进行检查。
第11条 给水站有两个及以上水源时,如互有干扰,除单独调查每个水源的能力外,还应调查其共同工作时的出水量。计算能力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一)大口井及地表水源,采用全部水源出水量的总和。
(二)管井水源,五个以内留一个能力较大者做备用;五个以上按20%做备用,采用其余全部水源出水量的总和。
(三)水源每日工作时间,除管井按22小时外,其余水源均按每日工作24小时计算。
(四)凡互有干扰的水源,应采用共同工作时的总出水量。
第12条 大口井水源的查定:
(一)涌水量大于机械能力者
(1)量好各部尺寸:水井直径D(米);水井深度S(米)足伐以上0.2米处至井口距离F(米);常水位至井口距离L(米);井口至吸水管中心线间距离M(米)。
(2)开动扬水机使水位稳定后,测出水位落差h(米)。
(3)停止扬水,使水井水位逐渐恢复,记录涌水水位达h/2时所需的时间T(小时)。
(4)计算:
A×h1
Q=Kx--------

Q为涌水量 (立方米/小时)
2
D ×π
A为水井面积,A=--------(平方米)
4
h1为有效水深,h1=F--L(米)
K为涌水系数
K值可参考下表
------------------------------------
|涌水水位恢复位置| K 值 |
|----------------|--------------|
| h/2 | 0.693 |
|----------------|--------------|
| h/3 | 0.405 |
|----------------|--------------|
| h/4 | 0.288 |
------------------------------------


(二)涌水量小于扬水机械能力者
(1)开动扬水机组使水井水位降低至足伐以上0.2米处。调整扬水止伐,使扬水量与涌水量达到平衡。
(2)测量扬水机械的扬水能力,即为大口井的涌水能力。
第13条 管井涌水量的查定:
(一)管井有涌水量调查记录,而水量无多大变化的,按调查记录计算其出水量。
(二)没有涌水量调查记录,而调查又比较困难的管井涌水量,按水泵的扬水量,做为管井的出水量。
(三)涌水量变化较大或涌水量与机械能力相差悬殊时,应安排涌水量的复查工作,正确查定其涌水量。
(四)每年对管井下列资料进行一次调查:
(1)常水位至井口出水管中心线间的距离;
(2)饱和水位至井口出水管中心线间的距离;
(3)最低叶轮距井口出水管中心线间的距离;
(4)水井深度。
第14条 江、河水源出水量的查定,按水流有效断面和水流平均流速计算,公式如下:
Q=24×B×H×V


Q为江、河流量 (立方米/日)
B为江、河有效断面宽度(米)
H为足伐以上0.2米距水面深度(米)
V为水流平均流速(米/小时)
第15条 小溪、泉水水源的调查,可采用容器或溢水口办法查定。
梯形溢水口的计算公式:
3/2
Q=6696×b×h (立方米/时)


b为梯形底边长(米)
h为溢水口处水深(米)
b≥3h
第16条 湖、泊、水库水源的出水量的查定,以枯水期的延续日数,除枯水期开始的有效蓄水量,得出每日出水量。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蓄水量中应减去下列水量:


(一)由于设备位置条件,不能利用的水量;
(二)由于蒸发量和结冰的损失水量;
(三)枯水期间其它方面的用水量。
由于我国农田水利迅速发展,一般湖泊、水库蓄水量变化较大,应积累历史资料,并分析可能发生的变化因素,确定其可靠供水量。
第17条 采用购水的铁路水源,每年应查定一次,按其实际供水情况确定能力。
第18条 水源导水管通水能力的调查,可参考下列办法进行:
(一)开动扬水机械,使集水井水位降至稳定水位;
(二)测量常水位至稳定水位的距离h1(米),同时求出水位稳定后扬水机械的出水量Q1(立方米/时)。
(三)采用下列公式求出导水管通水能力:
--
√h
Q=------×Q1
--
√h1


Q为导水管最大通水能力 (立方米/小时)
Q1为水位稳定后机械扬水能力(立方米/小时)
h1为常水位至稳定水位距离(米)
h为常水位至导水管顶部距离(米)
第19条 扬水机械能力的查定。
(一)给水站设有两套及以上扬水机械时,除单独调查每台扬水机械扬水量外,还应调查其共同工作时(不包括备用机械)的扬水量,每日扬水机械能力,按运用机械共同工作22小时计算。
(二)如只设有单套扬水机械(无备用机械),每日工作时间,按16小时计算。
(三)设有多级泵房的给水站,应以其能力最小的一级做为该站的扬水机械能力。
(四)扬水机械能力查定应根据具体情况,可分别采用下列四种办法:
(1)计量仪表查定法:
利用各种仪表,进行对扬水机械的查定,如安装水表或其他流量测量仪器。
(2)角尺测定法:
采用角尺测定,使用直管宜平直、管口平整,长度应在2米以上,出水口保持满管出水。测量时调整压力表指度与日常向水塔扬水一样,然后将角尺紧贴管壁上部移动横尺,使竖尺P点接触水流后,看横尺读数∠,依照直管管径按下列公式或查换算表,求得流量。
Q=3.9A×L


Q为流量 (立方厘米/秒)
A为直管断面(立方厘米)
L为直尺读数(厘米)
3.9为折算固定系数(1/秒)
(3)水槽、水池测定法:
关闭水槽、水池总配水伐,停止向用户配水。然后向水槽、水池扬水,按一定时间内向水槽、水池扬水总量被扬水时间除之,得出扬水机械的扬水量,计算公式如下:
A(H--h)
Q=------------



Q为扬水机械扬水量 (立方米/小时)
A为水槽水池面积 (平方米)
H为扬水后水槽、水池水位高度(米)
h为扬水前水槽、水池水位高度(米)
T为查定时总扬水时间(小时)
(4)三角堰测量法:
关闭向水塔扬水止伐,使水流入三角堰,然后调整试验止伐,使扬水管压力表上的指度与日常向水塔扬水时一样,等三角堰出水口的水流高度稳定后,测得出水口的h值(以毫米计),查三角堰流量换算表,即可求得扬水机械的扬水量。
第20条 扬水管路能力的查定:
(一)扬水管路的通水能力,按管路容许压力和水流速度查定。管路的容许压力,应根据工厂制造规格、技术状态决定。铸铁管路采用的容许压力一般不超过10公斤/平方厘米;流速最大不超过每秒2.5米。
(二)枢纽站或区段站有两条或以上扬水管路时,除留一条做备用外,其余扬水管路均按每日工作24小时查定其能力。
(三)扬水管路按容许压力查定,其公式:
0.9(p--h)
通水有效水头i=----------------



P为管路容许压力(按水头高度米计)
h为扬水管几何高度,即由水泵中心至水塔水槽扬水管出水口间的垂直高度(米)
L为扬水管长度(米)
0.9为管路和配件的损失而进行修正的系数
求得1000i的数值后,按管路直径查管路流量计算表,得出扬水管的通水能力,最后计算扬水管路每日的通水能力。
(四)在一条扬水管路中,如包括有几段不同直径的管路时,应以该管路较长部分的管径为主,换算为统一直径的长度后,再按上述办法计算其通水能力。管路换算计算公式为:
L2×A2
L1=--------
A1


L1换算统一直径的管路长度(米)
L2需要进行换算的管路长度(米)
A1统一直径的管路比阻率
A2需要换算的管路比阻率
铸铁管路比阻率表
--------------------------------------------------------------------
|水管直径| 比 阻 |水管直径| 比 阻 |水管直径| 比 阻 |
|(毫米)| 率 A |(毫米)| 率 A |(毫米)| 率 A |
|--------|----------|--------|----------|--------|----------|
| 40 |42300| 200|9.029| 500|0.068|
| 50 |15190| 250|2.752| 600|0.026|
| 75 |1709 | 300|1.025| 700|0.012|
|100 |365.3| 350|0.453| 800|0.006|
|125 |110.8| 400|0.223| 900|0.003|
|150 |41.85| 450|0.120|1000|0.002|
--------------------------------------------------------------------
第21条 吸水管的通水能力,按容许流速每秒1.5米进行计算和分析,吸程不应超过水泵允许范围。
第22条 水鹤出水能力的查定在机车上水时进行。首先正确测定机车上水量和机车上水时所需时分,即可计算出水鹤每分钟出水能力。有两个以上水鹤时,应以两个水鹤同时出水的能力为计算能力。

q=--



q表示水鹤出水量(立方米/分)
Q表示机车上水量(立方米)
T表示机车上水需用的纯时间(分)
在一般情况下,机车纯上水时分,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
| | 上水纯时分 |
| | (分) |
| 给水站性质及水鹤位置 |--------------|
| |1、2级|3级|
| | 线路 |线路|
|------------------------------|--------|----|
|中间给水站正线及到发线上的水鹤| 5 | 8|
|------------------------------|--------|----|
|机务段所在站到发线上的水鹤 | 8 |15|
|------------------------------|--------|----|
|旅客列车的正线和到发线上的水鹤| 5 | 5|
|------------------------------|--------|----|
|机务段和折返段内整备线上的水鹤| 10 |15|
--------------------------------------------------
第23条 净水、软水设备能力的查定,以设计能力和实际用水量进行分析比较。
第24条 水塔、山上水槽的储水量应与设计规范规定的储水系数及实际用水量进行比较分析。
第25条 客车给水能力的查定,主要分析客车给水拴上水是否能满足旅客列车上水的需要,一般要求:
(1)水拴数量,应一辆一拴,整列车均能同时上水;
(2)水拴平均出水量不小于3升/秒;
(3)每个水拴自由水头不小于4米。

第五章 给水通过能力的计算和确定
第26条 给水通过能力,分为给水能力和货物列车通过能力。
给水能力指给水站设备可供水的能力,采用水源、机械、管路三种能力中的最小者,以每日立方米计。
货物列车通过能力,指给水站每日(不包括图定客车对数)可通过的货物列车数量,以对数计。
第27条 给水站货物列车通过能力的计算,按下列公式:
Q--Q1+Q2
N=------------
Q3


N为货物列车通过对数 (对/日)
Q为给水站供水能力 (立方米/日)
Q1为给水站实际需要用水量 (立方米/日)
实际需要用水量的计算,在能力有富余的给水站采用实际用水量;在能力不足控制用水的给水站,应将控制少供部分加入实际用水量中算出实际需要用水量。
Q2为给水站货运机车用水量 (立方米)
Q3为一对货物列车平均用水量 (立方米)
第28条 枢纽站各个方向通过能力的计算,应根据现有运行图列车用水量的比例,对采用供水能力进行分劈,计算其每个方向的通过对数。
第29条 区段中最小通过能力的给水站能力,即为该区段的货物列车通过能力。

第六章 给水通过能力查定的总结和资料报送
第30条 给水通过能力查定由铁路局机务处组织,并对查定结果进行汇总和总结。填写给水通过能力综合表(附表一)于二季度末报送铁道部机务局。每年分析资料,亦按上述规定报送。
第31条 能力不足的给水站,除采取临时措施,保证列车用水外,应做出加强改造方案,并结合基建、改造计划,进行解决。
(附表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